以自然生態為發展目標的埔里桃米生態村,隱藏著一座象徵中日民間愛與互助的建築「紙教堂」。這座美型教堂使用了58根大紙管,搭配微透光的天幕,建構一個可容納80個座位的聚會空間。當陽光灑落時,柔和的光影線條散發著神聖的氣氛,搭配周邊美麗的生態園區,甚至可結合整個桃米生態村,構成完美的生態見學之旅。
文章目錄
桃米河濱蝴蝶步道

「桃米生態村」是一座小而美的聚落,除了本篇主角「紙教堂」外,建議可以搭配村內其他景點共遊,更能體會出桃米的悠閒與美麗。
牛奶我就是從先從「桃米河濱蝴蝶步道」出發,途中走進「桃源國小」看看,最後才踏進「紙教堂」,體力上不會增加多少負擔喔。
「桃米河濱蝴蝶步道」起點,短短約300多公尺的步道,卻是桃米居民致力發展生態的成果。
步道旁是封溪護魚的「桃米溪」,沿途種植春不老、野牡丹及山桂花等多種食草蜜源植物,營造蝴蝶友善的的棲息地。
桃源國小
步道的終點恰好可銜接到「桃源國小」,剛踏進操場就愛上這座小學的環境,開闊的藍天之外,周圍盡是參天的綠樹。
校園內的遊具設施很新,似乎剛剛才翻新過。
校舍造型簡單卻很耐看,最具代表性的建物應該是這座三樓高的瞭望塔。
前往紙教堂
我們再度繞回到桃米村中心,從此地開始只需步行兩分鐘即可到達「紙教堂」。
這條巷子有點窄,紙教堂附近也沒什麼停車空間,建議各位可以散步前往喔。
途中會經過一處名為「青蛙王國桃米生態園區」的美麗溼地,充滿綠意的池塘搭配矗立於其上的木屋,可惜目前處於休園狀態,相當可惜啊。
抵達「紙教堂」門口。
目前入園是需要購買門票的,入園費70元(所有民眾適用),但可以抵園內消費20元喔。
整個「紙教堂」園區,包含前後的丁芳池與自然農園,共約1.5公頃。
營業時間為上午09:30-下午17:00(最晚入園時間下午16:30),週三則為固定公休日。
紙教堂解說
入園第一件事情建議先去看看「紙教堂定點解說」的服務時段。
一場約20分鐘的解說,志工大姊從桃米村的發展史,再講到這座紙教堂的由來。
桃米村是一處海拔約420至850公尺間的坑谷,早期因魚池鄉缺米糧,必須從埔里購入,當挑米經過此坑谷時,取名「挑米坑」,光復後因戶籍普查時筆誤,誤打誤撞成了現今的「桃米坑」。
聽完志工大姊的導覽後,除了對桃米生態村有了更深層的認識,原來紙教堂不僅是個風景區,還代表著中日兩國人民因天災而互相扶持的意義,非常值得一聽。
原來這座「紙教堂」的誕生是源自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,當時神戶市 長田區的鷹取教會因火災全毀。
當時的坂茂建築師(2014年曾獲普立茲特建築獎),於是提出了興建「紙建築」的構想。
坂茂計畫以58根紙管,每根紙管直徑33公分,厚達15公厘,搭配玻璃纖維浪板的外牆,建構出一座可容納80個座位的美麗教堂。
義工將其命名為「Paper Dome」,成為地震災後,當地居民非常重要的集會場地。
2005年1月,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,參加阪神地震10周年紀念活動,得知這座「Paper Dome」即將拆除後,隨即提出移築台灣的請求。
於是在2008年921地震9周年前夕,「紙教堂」終於正式開園了。
教堂中心的蝶型裝飾,代表桃米村成功復育蝴蝶的象徵。
但牛奶我覺得「紙教堂」最美的一刻,則是當太陽光斜射穿進教堂時,紙管間在地面留下錯落細長的身影時,總有一種聖光降臨的幸福感。
妹妹不僅認真聽講,還很積極參與志工大姊的發問,獲得美美的明信片兩張喔。
原定於2005年最後一場彌撒後,即功成身退的「紙教堂」,如今重新矗立在埔里桃米村的土地上,與周邊的自然環境完美融合。
丁芳池
「紙教堂」所坐落的地點,是當時由地方耆老「塗丁芳」及其兒子所捐贈,為紀念此一貢獻,特別將教堂旁邊的生態池命名為「丁芳池」。
池面上灑滿了的大大小小的蓮花葉,夏天花季時應該會非常美麗吧。
沿著周圍的碎石小路走一圈,氣氛相當的不錯。
池畔旁有一艘懸浮空中的半艘小船,名為「搖晃的記憶」,透過小方舟的搖晃感,讓遊客再度回憶當時地震的記憶。
「丁芳池」旁有一塊花崗岩材質的「台日震災復興互助友好紀念碑」,石碑中央裂縫象徵著地震造成的災害,而一道道金色蝶狀的補丁則代表著傷痛的修復。
而池畔還有另一座很像指環的裝置藝術,其實是由柯凱仁所設計的「愛與互助燈」,夜間點燈後,象徵全台因921地震而聚集的光與熱。
「流」藝廊
散步回到紙教堂後方,有一處前往「流」藝廊的指引,當時剛好展出的是「2025長青藝術聯展」。
藝廊就位於紙教堂基地的正下方,路上恰好有兩隻美麗姿態的貓咪迎接著我們。
雖然參展的作者都是長輩們,但畫作色彩調性相當一致,觀展過程中還在幾幅畫作前駐足許久,指導老師與學員們都很用心喔。
園區裝置藝術
造訪園區時,不時會有藝術作品出現在環境的一角,這種任由藝術品與自然環境結合,讓我想起多年前在日本「箱根彫刻の森」美術館的新奇感覺。
教堂周圍不時可以發現蝴蝶、毛毛蟲雕塑,是由陳宗勳、廖健棠等人的創作,由於色彩鮮艷,吸引不少小朋友親近,也算是另一種生態教育喔。
例如這座矗立於觀景池的不銹鋼蝴蝶雕塑,即為藝術家王振瑋以「蝴蝶風起」為名的創作,採用不對稱的設計,卻能平穩的隨風徐徐旋轉,象徵埔里蝴蝶王國的願景。
紙教堂旁,有一座由邱文傑建築師所設計的「C型鋼棚架」,以各種角度的鋼架搭配浪板所搭建的休憩空間,強調「鋼中帶柔」的感覺與隔壁的紙教堂互相呼應。
餐飲小舖
園區內還有一座提供簡單輕食的餐飲小舖,地點就位於「C型鋼棚架」區。
店內以供應茶、果汁類居多,主餐則是番茄肉醬麵(飯),選擇性就少了些。
不過文創伴手禮區的商品倒是還蠻值得一逛。
像是這幅水墨畫形式的紙教堂520片拼圖,認真的很美耶。
精緻可愛的紙教堂木片磁鐵。
伴手禮部分也頗具在地特色,像是這瓶桃米泉的有機香菇醬油。
另外這瓶結合在地九番紅茶釀製的佐醬,質地介於清醬油與醬油膏之間,健康無負擔。
自然農園
「餐飲小舖」後方則是一處別有洞天,四周受群山包圍的「自然農園」。
農園以堅持不施農藥和化肥為原則,以友善土地的方式種植各種蔬果,實現吃在地、吃當季的理想。
農園裡有兩座以蝴蝶為主題的建物,一座是以琉球青斑蝶為外型的「蝶夢亭」,採用竹子為主要建材,搭建出長二十公尺、寬十公尺的休憩亭。
另一座則是較為嬌小的「夢蝶亭」。
儘管是以「竹子」為主要建材,卻依然具有遮陽的效果,感覺通風又舒適。
綜觀整個園區,以線條優美的「紙教堂」為核心,圍繞著許多以蝴蝶為印象的裝置藝術,搭配丁芳池與農園的自然景觀,是自然與藝術非常契合的優雅景區,讓牛奶印象非常深刻喔。
官網:https://paperdome.homeland.org.tw/
Fackbook:紙教堂Paper Dome
地址: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桃米巷52-12號
電話:049-2914-922
營業時間:AM 09:30 ~ PM 17:00(最晚入園時間PM 16:30)
定休日:每週三